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格隆汇”(ID:hkstocks),作者沽民,36氪经授权发布。
假如说1986年“四所兼并”敞开了港交所的今世史,那么1992年的“李业广上书”,则翻开了港交所与内地经济相互衔接的华章。
四所兼并。1986年3月27日,香港证券按买卖所、远东买卖所、金银证券买卖所以及九龙买卖所四间买卖所歇业,4月2日由四所兼并而成的香港联合买卖所(联交所)正式开业。图片来历:香港买卖所
可是,港交所自树立以来的准则变革与立异最密布的时期,却是在2010年之后。 2010至今挨近10年的时刻里边,港交所完成的“里程碑”式立异高达21项(1986-2009之间只要14项),例如与A股树立“互联互通”,以及“同股不同权”等上市规矩立异。 今日,港交所正在开展成为衔接东西方的全球金融财物买卖中心。
毫无疑问,这些一系列根本性的准则革新,都是在港交所现任CEO李小加先生的带领下,一步步完成的。
时势造英雄
李小加本籍东北,1961年生于北京,后爸爸妈妈赴甘肃支边,遂在甘肃长大。
李小加人生的第一份作业,是中海油的石油钻井工人。70年代的时分,在渤海的石油钻井平台上与自己同年龄的“小伙伴”同处一室的时分,不知这位生于北京城南的少年,可曾会想过有朝一日会南下香港。
港交所CEO李小加先生。图片来历:香港买卖所
那个赤色年代,同龄的小伙伴在作业空闲时刻背毛选,而李小加却在背英语字典。
命运时机,终究是眷顾有预备的人,正是有了做工人期间打发空闲时刻背单词书的英语根柢,在康复高考之后,李小加顺畅被厦门大学选取,主修英国言语文学专业,结业后进入刚创刊不久的国家级英文报纸China Daily(我国日报)成为一名英语记者。
80年代,春风吹起,在这片陈旧的土地上,全部都萌发着新的活力。
可以接触到全球财经最前沿的,无疑是英语以及全部具有涉外特点的作业了。
作为英语记者的作业,使得李小加可以“开眼看国际”,恰逢彼时我国出国留学热潮正在悄然鼓起,所以李小加便活跃地请求美国大学。终究,他与妻子一同被阿拉巴马大学选取。
留学期间,李小加逐渐认识到,在美国从事言语作业,我国人具有天然生成的局限性;阅历了思想斗争,李小加决议改行,挑选了法令专业。
递送请求,收到多份offer之后,由于囊中羞涩,李小加不得不抛弃哥伦比亚大学的橄榄枝,而挑选膏火最廉价的印第安那州。
或许是命运之神的眷顾,李小加在给哥大发信阐明因无法付出膏火而抛弃Offer之后,一位哥大教授打来的电话,他答应给李小加读法令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别的还有一年15000美元的生活费。
“他真是我的恩师,在关键时刻给我时机,改动我的终身。要不我现在就在加州某地做移民律师,协助我国饭馆的工人做绿卡请求了。”多年今后,功成名就的李小加回首往事时,如是说。
李小加十分感激这位教师带给自己的时机,后来专门为这位教授成立了爱德华教授终身基金,让哥大赞助像自己当年相同的人。
“朝发端于天津兮,夕至于乎西极。”
屈子《楚辞》里边这句话,像极了李小加这代“六零后”的人活力会。此时此刻,你永久不知道命运之神为你的下一刻预备了什么,就似乎十年前的自己不会知道十年后身处何方。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进入者,意味着获取了跻身华尔街的进场劵。
从渤海上的石油钻井工人,到被哥伦比亚选取,于一般人来讲,现已是tremendous achievement了。可是于李小加,这却是新的起点,新的开端。
前史的车轮
进入90年代,这片土地上的空气,似乎现已脱去了80年代的料峭寒意,大江南北,长城表里,春风浩荡,万象更新。
面临前史大势,我国的车轮究竟是加快,仍是阻滞,1992年给出了答案。
这股春风,香江的那一边,也深深地感触到了。
1992年,时任联交所主席李业广向国务院和我国人民银行“上书”,提出“优质国企”来港上市的计划。这一主张取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支撑。可是,由于其时我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有(集体所有),因而上市之前需求在安排架构上进行调整(即“H股”与“红筹股”),使之契合国际标准。
这次事情史称“李业广上书”。它不只改动了港股与港交所的命运,也改动了李小加的命运,更为李小加掌握港交所,埋下了草蛇灰线。
青岛啤酒H股上市。 1993年7月,青岛啤酒作为第一家H股,在香港上市,图中前排左三(除最左背对镜头者)为李业广。 图片来历: 香港买卖所
就在内地企业以红筹股与H股架构赴港上市的前史大幕摆开之际,李小加正值于哥大法令系结业。 在凭仗优异成绩以及实习时的超卓体现,李小加成功进入华尔街最大的Davis Polk&Wardwell律师事务所,担任证券及兼并与收买。
刚刚步入职场的李小加,就参加了我国财政部初次面向海外发债的案件,发债的主承销商正是大名鼎鼎的美林集团协作。李小加的体现,得到了美林集团的欣赏。不久后,受美林的约请,李小加转如投行。
这一年是1994年。
在美林作业的九年里,李小加牵头完成了中海油、我国移动、我国电信等多个国有企业,以及江西铜业、凤凰卫视等大型民营企业的IPO与债券融资项目。
显赫的成绩不只使李小加在投行业界取得了威望与影响力,也为其后来的工作开展堆集了坚实与深沉的人脉。
2003年,李小加决议加盟摩根大通,并担任其我国区主席兼法人总裁。他的参加使得摩根大通在我国商场异军突起。
据计算,在2006年的我国股票买卖账簿管理人名单上,摩根大通的排名从11位跃升至第3,成功逾越摩根士丹利和老东家美林证券。在我国IPO商场,让摩根大通从没有存在感到成为商场无足轻重的玩家,也只用了三年的时刻。
参加摩根大通后的第七年,2009年6月,李小加被任命为港交所CEO,转年1月,李小加走马上任。
似乎礼尚往来,又像是一次轮回。
当年推出内地企业“H股”与“红筹股”上市的港交所,给了李小加在投行成果本身价值的时机;这一次,轮到李小加带领港交所行进,完成更大的买卖地图。
确实,李小加需求比独自一家投行大得多的舞台,去承受更大的应战,完成更高的寻求;而港交所相同需求李小加,由于当此之时,只要李小加可以最好地整合资源,协助港交地点既有的基础上完成打破。
H股上市二十周年志庆。图中锣左方第四位手执红锤者为李小加。图片来历:香港买卖所
就这样,从2010年起,在李小加的掌握之下,港交所的变革与立异在加快。
十年磨一剑
2010年李小加出任港交所CEO,在时间短的蛰伏之后,从2012年开端,简直每年都有严重的准则变革与立异落地。
假如说H股上市为全球资金找我国货主,契合了90年代与21世纪头一个十年的全球金融大气候,那么当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我国居民的财物装备与财富增值,便是年代的新主题。
观察这一前史大势的李小加,在活跃推动A股与港股“互联互通”方面的尽力,从未中止。
虽然2014年11月沪港通刚刚注册的时分一度呈现成交清淡,可是跟着后来深港通的注册以及税收政策的逐渐执行,“互联互通”开端被中港两地的股民与组织“玩转”。
先是2017年港股大牛市之中南下资金的“买买买”。到了2018年,跟着A股归入MSCI指数,外资借道“北向通”持有A股,现已蔚成风气。
互联互通每日均匀成交金额计算。2018年均匀每日北上资金成交量超越200亿,而同期南下资金每日均匀成交量也大约在130亿左右。与刚刚注册每日几亿元的成交量已不可同日而语。(图表单位:百万港元)材料来历:香港买卖所
由所以股市范围内的立异,所以重视面极为广泛,但李小加任内推动的其它方面的变革,却远远不止“互联互通”,事实上2018年的上市规矩“新政”,关于港股具有划年代的含义。
说到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李小加总是充溢怅惘。虽然他说丢掉一家公司关于港交所或许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假如因而而错失整整一代科技立异型公司以及新经济公司,那便是严重损失。
不接收“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尚无盈余史”的公司上市,成为了阻挠在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但这两点来自港英时期陈旧老旧的规矩,早已无法习惯当今年代的最新改变。
2018年4月,港交所宣告了新的《上市规矩》,答应同股不同权以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港股商场敏捷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小米、美团、映客等新经济公司上市,掀起港股商场IPO的小高潮。
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典礼大厅里,屏幕下方摆了四面金色大锣——这一天,8家公司一起香港上市,八位担任人,每两人同敲一面锣。
锣不行用了。
小米IPO。小米集团是港交所施行上市新规以来首家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图片来历:香港买卖所
虽然纵观前史,公司上市扎堆往往呈现在商场行情顶部邻近,究竟这是受资金本钱与公司标的质量的消长联系所决议的;
但任何公司的IPO就一次,关于买卖所来讲,你捉住了便是捉住了,没捉住就只好寄希望于第二上市等其他方式,但其影响力与实际效果会远远逊于首发。
这一波上市潮,将毫无疑问为港股商场堆集下许多有潜力的公司,也将为更多公司赴港上市或“退美回港”做出演示。
“互联互通”与“上市新政”这两项变革,无疑是李小加任内最大的成果,也是港股前史值得照耀的准则立异。
事实上,除了股市方面的变革,最近10年之间,港交地点大宗产品与人民国际化等方面,也都做出了实质性的打破,收买LME、发行人民币衍生东西、树立离岸人民币利率定价体系、以及与内地债券商场发动互联互通。
港交所正在从一个单纯只要股票和少数股指期货的股票买卖所,向着衔接我国与国际的金融财物买卖与定价中心开展。
数“风流”人物
纵观曩昔十年港交所的开展,李小加最大的奉献,可以说是为这个脱胎于港英准则下的买卖所注入了“我国基因”以及“立异基因”。
就在本月早前时分(9月11日),港交所发布对伦敦股票买卖所提出了收买要约。
虽然两天后,伦交所就宣布布告宣称回绝,但这一点点不会阻挠李小加和他的团队带领港交所锐意进取的脚步。港交所2019-2021的三年规划中,以“安身我国”,“衔接国际”,以及“拥抱科技”为三大主题。
在上一年出书的新书《互联互通的金融大年代——小加漫笔》中,李小加谈到了香港在未来的我国与国际联系中的定位,现已从曩昔几十年的协助外资引入我国,转变为协助我国居民的完成财富装备,以及协助我国资金完成海外装备。
这既是香港的定位,也是港交所的前史时机。而只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和远见上,才能为港交所带来持续性的立异和变革。
买卖大堂离别运用。2017年10月27日,具有31年前史的港交所买卖大堂正式封闭,这标志着承载一代证券人回忆的“红马甲”完全成为前史。事实上,跟着科技的鼓起以及电子化买卖的广泛遍及,场内买卖的数量现已十分稀疏。2018年买卖大堂用作展览馆从头敞开。图片来历:香港买卖所。
一个可以从石油工人做到全球数一数二的投行的高管,再转型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金融买卖所的掌舵者,其本身的际遇与成果,现已满足解说港交所发作的这全部了: 观察大势,与时俱进,勇于测验,不设限。
正如李小加自己说的:
“改变,大概是这个国际仅有不变的趋势。与时俱进,咱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稍有忽略,咱们就可能被这个年代边缘化。关于香港金融商场来说,特别如此。
“不是我不明白,这国际变得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