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IC 实验室,36氪经授权发布。
顾客历来就不傻,你拿烂片欺骗他,总有让他不再相信你的一天。这两届新年档无不阐明,营销最多只能帮你把一两批观众骗进影院,终究能起到作用的,仍是电影内容自身。
本文为【私自调查】系列视频 007期
文字稿件部分
还有几天就要新年了,在这里先给咱们拜个早年。
不出意外,本年的新年档又成了史上最剧烈新年档。横竖从新年档成为香饽饽今后,简直每年的新年档都要被媒体冠为史上最强新年档,能够说是一点新意都没有。
比较从前,本年一共有十部著作挤在大年初一上映。为什么这些电影公司会拼了命也要定档新年,新年档到底有什么法力?
趁着新年前,我就来叙述一下新年档的由来和变迁,以及其间暗含的,观众观影习气的改变。为此我将新年档的前史分成了三个阶段。
榜首个阶段是蛮荒期。
与现在规范意义上的新年档比较,曩昔我国电影商场其实底子不存在新年档一说。80、90 后的同学形象比较深入的应该是贺岁档。
贺岁档这个概念始于香港。80 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1981 年许冠文自导自演的《摩登警卫》上映,初次打出了「贺岁片」的概念,打破了香港电影票房 1500 万的记载,无疑给了同行极大的影响,立下了「贺岁片」的标杆。
所谓贺岁片,本质上就为了新年的喜庆而制造的电影,因而首要都是以生动欢喜的喜剧片为主,像《八星报喜》、《福星高照》、《富贵逼人》等等,都是 80 年代香港的经典贺岁片。从姓名上就能看出来,这些著作全都有种欢天喜地的感觉。
到了 90 年代,香港的贺岁片就更有了合家欢的滋味。比方 1992 年上映的《家有喜事》系列,调集了周星驰、张国荣等一众明星,电影除了剧情轻松诙谐以外,还有一种群星向观众拜年的感觉。这种形式也被日后许多贺岁电影所学习,比方一代经典喜剧《东成西就》,用的便是《东邪西毒》的原班人马,阵型空前强壮。
90 年代的香港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双周一成」的格式,像新年前后,观众便是图个热烈,所以喜剧必定是首选。所以很长一段时刻里的贺岁档,便是无厘头周星驰和功夫喜剧成龙之间的竞赛。榜首个把贺岁档电影引入大陆的正是成龙。1995 年的大年初一,成龙的《红番区》在内地上映,拿下了 9500 万票房,位列当年第二,让内地观众初次才智到了贺岁片的凶猛。
不过,真实创始内地贺岁档的仍是冯小刚冯导。1997 年 12 月 24 日《甲方乙方》上映,以 3000 万票房获得了 1998 年的票房冠军,标志着我国电影商场迎来了贺岁档的年代。起先冯小刚是想给经典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拍一部贺岁片,成果作用不抱负。韩三平所以向冯小刚主张拍一部贺岁片,所以冯小刚就把王朔的小说《好梦一日游》拍成了电影。
在内地电影史上,《甲方乙方》有着无足轻重的方位。首要,这是榜首部导演不收取片酬而是走票房提成、危险共担形式的著作。其次,这也是建国以来内地榜初次专门为一个特定「档期」制造的著作,由此衍生出了贺岁档、国庆档、暑期档等多个概念。
尤其是其间那句「1997 年曩昔了,我很思念它」的台词,成为了一代人心里抹不掉的回忆。冯小刚也凭仗着这部著作跻身一线大导演的方位。很长一段时刻里,贺岁档简直等同于冯氏喜剧,直至 2004 年的《全国无贼》到达巅峰。不过商业和喜剧上的成功也给冯导带来的困扰,他专心想要经过更具有深度的著作来进步自己的前史方位,谋求转型,所以在《全国无贼》后拍了《夜宴》、《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更为严厉的体裁,惋惜的是作用终究没能到达预期。后来拍《一九四二》更是在票房上惨败导致华谊堕入危机,终究不得不拍了一部《甲方乙方》的翻版《私家订制》用来还账。
暂且不说冯导的故事了。总归,在看到贺岁档的成功后,更多类型的著作加入了其间,将这个档期拉得越来越长,终究变成了一个从 11 月 20 日开端直至新年完毕也便是 2 月底的超长档期,涵盖了平安夜、圣诞节、元旦、新年、情人节等多个节日。
而这样一个时刻段,还并没有独自的新年档一说,新年是被包含在贺岁档里的。直到周星驰的呈现,才彻底引爆了这个档期。
第二个阶段是迸发期。
在曩昔,新年档甭说不是一个独立档期,即便在贺岁档里,大年初一也不是什么上映著作的好日子。比较圣诞节前后和元旦的火爆,初一到初七更像是这个档期的余温,很少有国产片定档在这个时刻段。其实这也蛮好了解的,新年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里历来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咱们都忙着走亲戚,就底子没时刻去看电影。更重要的是,彼时我国的电影票房首要来源于一二线城市,众所周知到了新年的时分,这些城市就空了,底子没人去电影院,所以新年历来不是一个商业气味稠密的节日。
让新年档进入人们视野的是 2010 年上映的《阿凡达》。依照以往的常规,贺岁档是只上映国产片的,所以《阿凡达》是在横扫全球票房一个月后才在 1 月份登陆内地商场。可即便如此,《阿凡达》也瞬间席卷了我国,我记住其时能够说是一票难求,尤其是 IMAX 版别,咱们都想一睹潘多拉上星球上的奇幻国际。
尽管《阿凡达》上映的时刻并非严厉意义上的新年档,但当年恰逢情人节+大年初一的双剑合璧,极大带动了咱们的观影热心,让《阿凡达》在短短七天内拿下了 1 亿票房。这也让一些外国电影看到了时机,所以那几年外国大片纷繁挑选了在看似鸡肋的新年档上映,包含《大侦察福尔摩斯 2》和《碟中谍 4》,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果,直接抬高了新年档的票房。
不过外国电影的好时光也没坚持多久。到了 2013 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在大年初一上映,终究拿下 12.45 亿票房,登顶当年内地票房冠军,差点就打破前一年《泰囧》发明的国产票房纪录。至此,一切电影公司都知道到了新年档的巨大潜力。
我个人以为,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之所以能在新年档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终究奠定了现代意义上新年档的概念,首要得益于两个原因。
榜首是文化层面的要素,年味不浓了。尽管没有相关数据能够证明这一点,但新年的确让渐渐的变多的人感觉到无事可做。在曩昔小孩子期盼新年,是由于有新衣服穿,有年饭吃。但是到了物质丰厚的时分,这些东西关于人们的吸引力就不大了。
加上新年期间许多商铺、娱乐场所关门,人们尽管在歇息,但是并没有好的去向,电影院天然就成了首选。
第二是开展层面的要素。曾经新年的时分,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家园,就算想看电影,或许也没有足够多的电影院。在我国电影票房高速增加的几年,其实也是荧幕数飞速增加的几年。2006 年全国荧幕数才 3000 出面,到了 2015 年已经有 3.2 万块,翻了十倍。
正是由于建设了更多的影厅,才让年轻人回乡今后,还能在新年期间去看一场电影。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商场占有率一直在稳步进步中。
当然,这次的成功还有一部分要归功于周星驰个人的票房号召力以及西游这个 IP 关于国民的吸引力。也正是由于看到了《西游·降魔》的成功,第二年新年档就上映了《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尽管口碑很差,但仍然拿下了 10 亿票房。也便是从这时起,新年档真实于贺岁档之外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档期,还把外国大片从这个档期赶了出去。
无论是香港的贺岁档仍是内地现在的新年档,的确都跟周星驰休戚相关。尤其是 2016 年,周星驰又携《美人鱼》登陆大年初一,总票房高达 33 亿,其间光新年档就贡献了 15 亿。这份成果,足以影响得接下来几年,本钱拼了命也要把宝压在新年档上。
只惋惜上一年星爷的《新喜剧之王》未能再次发明奇观,相反还被一些观众看做是炒冷饭。形成这种成果的,正是由于新年档在阅历迸发期后,进入到了现在第三阶段的转型期。
实际上,自从 2013 年《西游·降魔篇》票房爆破后,新年档的著作堕入一个怪圈:票房比年增加,记载一个个被打破,但是评分却都很低。
比方蹭着西游 IP 上位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作为当年新年档冠军,在豆瓣上只需 4.1 分的评分。还有王晶的《澳门风云》系列,接连三年定档大年初一,票房一年比一年高,评分一年比一年低,均分不过 5 分,可谓烂片的标杆。
更有甚者像《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开了综艺大电影之先河,关于割韭菜这种行为连粉饰都懒得粉饰。2015 年的新年档乃至发生了《爸爸去哪儿 2》对阵《爸爸的假日》这样的闹剧,甭说烂片了,这个系列能否称之为电影,都要打个问号。
能够看得出来的是,正由于新年档成了电影商场一个全新的蓝海,所以让逐利的本钱开端很多制造赋有噱头,但是缺少内容打磨的著作。已然观众在这个时期有必要要看电影,那不如就随意拍拍,看个乐呵。从 2014 年到 2017 年整整四个新年档,票房靠前的著作无一不是喜剧和所谓的奇幻大片,连一部超越 7 分的著作都没有。相反,电影公司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营销傍边,横竖新年档只需短短的七天时刻,只需把观众在前三天骗进电影院,抢占好排片,再烂的著作都能拿到昂扬的票房,由不得本钱不动心。
实际上,2017 年的新年档就隐约有了一些改变。按新年档的商场体量,大约能承载 3 部高票房著作,其时遍及看好的是成龙的《功夫瑜伽》、徐克的《西游·伏妖篇》和王宝强的《大闹天竺》,在开端的排片上三者也是同一队伍。但是到了新年档的结尾,具有王宝强、喜剧元素、猴年元素等多个噱头的《大闹天竺》由于真实太烂,终究被当年归纳点评最好的韩寒的《披荆斩棘》反超。接下来的两年新年档,更是见证了什么是好内容的逆袭。
在开端,2018 年新年档最被看好的著作是《唐人街探案 2》、《捉妖记 2》和《西游记女儿国》。由于这三部著作都契合了曩昔新年档成功著作的几个首要的要素:大 IP、大明星和大营销。尤其是《捉妖记 2》,在前部著作创下暑期档的光辉后,都以为它能在新年档夺冠。
成果,终究夺冠的,是前期最不被看好的《红海举动》。要知道这部电影在宣扬上比前三部要弱上不少,上映前乃至没多少人知道这部著作,卡司的知名度相较前三者也大大不如。而在体裁上,这种军事体裁跟喜剧、奇幻毫不相关,好像跟新年档彻底相悖。
可便是如此,《红海举动》凭仗上映后的口碑,从初三开端张狂逆袭,终究不只登顶当年新年档冠军,还打破了《美人鱼》的票房纪录。
2019 年的新年档剧情跟 2018 年的尤为类似。《张狂的外星人》、《奔驰人生》和《新喜剧之王》都被当作冠军宝座的有力竞赛者,而《漂泊地球》作为一部科幻片,甭说能逆袭了,大部分观众压根就不信我国能拍好科幻。
终究的成果咱们都知道,小破球就跟《红海举动》相同,从初三开端口碑敏捷爆破,成为新年档的大赢家。我其时看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言辞,把《漂泊地球》的成功归功于营销,这显然是十分马后炮的行为。
只需重视过 2019 年新年档的人就应该知道,论前期宣扬,《漂泊地球》和《张狂的外星人》、《奔驰人生》、《新喜剧之王》底子不在一个量级,或许爽性说这个剧组也没多少钱能拿来营销。这两年,无论是《红海举动》仍是《漂泊地球》,其实都不是典型的贺岁电影,或许新年档电影。
它们不是喜剧,不是合家欢,不是奇幻大片,也没有大牌明星。有些人一直不愿供认,这两部著作的成功,归根到底是由于内容制造用了心。尽管谈不上完美,这两部著作至少在自己所在的体裁上做出了打破,而不是一味地投合,所谓新年档的观众。
关于一些做营销和喜爱拍烂片的本钱来说,他们最惊骇的,其实便是观众的审美进步,脱离了他们的操控。是谁说新年档有必要要喜剧呢?有必要要欢天喜地呢?有必要要大明星呢?关于观众来说,他们仅仅想在新年期间,好好地赏识一部好电影罢了。
顾客历来就不傻,你拿烂片欺骗他,总有让他不再相信你的一天。这两届新年档无不阐明,营销最多只能帮你把一两批观众骗进影院,终究能起到作用的,仍是电影内容自身。在这里,我也不猜测本年新年档票房怎么了,究竟咱们也不是电影栏目。仅仅在我看来,电影也是消费品的一种,相同要遵从消费和商业的根本逻辑。你能够骗到顾客一次两次,但总有一天,顾客会生长,会学会自己区分。